第一次接觸 Paul Chan 的作品,是在 2006 年的 Whitney Biennial ,當年展出的 1st
1st Light 的背景色彩使人份外著迷,既詭異又瑰麗;鮮艷中帶著悽慽,像一首從大調變奏為小調的奏嗚曲;令人想到 21 世紀初這幾年來多次天變的災難! Paul Chan 又有如一個魔術師,能將最美麗的和最可怕的景像同時呈現!箇中的黑色幽默使我聯想到《綠野仙踪》裡被龍捲風吹到天上的單車、掃把和巫婆。當我靜心再觀察一下,便發現在畫面出現的人影,體態都十分安祥,有些甚至隨著動畫的節奏而變得有點滑稽。但對於不少紐約人來說,直至今天,他們依然將作品裡正在上升或下墜的人體,詮釋為 911 那天從世貿大厦跳下來的人。我想起 Salvador Dali 的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;時間都疲倦了,災難的記憶卻固執地纏繞著見証者的心靈。
Paul Chan 在香港出生,自幼年便在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 (Nebraska) 長大。他一向對政治敏感,曾當過攝影記者,後來更身體力行地成為政治活躍份子。2002 年底,他為了不滿美國準備侵略伊拉克,妄顧法律,飛到正被制裁的伊國首都巴格達,逗留了個多月,體驗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。期間拍攝了他們的照片和錄像,回美後將相片印製成以「Baghdad」市名為題的海報。在美伊戰爭爆發前夕,他動員義工將海報從紐約分發到 40 多個州去。他對政治及民生,都抱著客觀理解,主動参與的精神,冷靜地以一個 public intellectual 的熱誠,按部就班地體現出自己的信念。
雖然他認為自己的藝術作品跟政治活動完全沒有關係,但在影像裡面,明顯地充滿了與當今政治焦點息息相關的提示。例如在 5th Light 裡,便可以見到手槍、行李箱、手袋、機關槍從手袋裡掉出來、軍帽、龐大的黑影、快速過鏡的人體……令人不其然想到武力、道德操守與人性之間的矛盾,這都是現時潛伏在美國人集體意識裡迫切的焦慮。
自從由巴格達回來後,Paul Chan 便開始研究宗教與社會之間的關係。在他的作品中,以 3rd Light 最富宗教色彩;從高處投射到地上的三屏影像,仿似教堂裏分別描繪著聖父、聖子、聖靈的彩色玻璃。作品裡的長木枱,是根據達文西的名畫「最後晚餐」裏那餐桌的比例造成的。破碎的、分裂的、充滿了超現實色彩剪影:被咬過的蘋果、破碎的椅子、小狗、飛鳥群…… 經過了枱面再降落在地上;奇異的紫、橙、藍、黄色燈光在背景裡不斷幻變,頃刻之間使人猶如置身在夢境裏!地上微微的反光又將人從光怪的夢境中帶回了現實世界。然後,影子消失了,只剩下燈光,漸變的燈光又將觀眾的思維慢慢地靜化了。
偶然間,我想起了馬致遠的天淨沙:「枯籐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,夕陽西下……」
**撰文:王在瑩 / 原文刊登於 2008 年 6月12日 《信報財經新聞》
圖片 : Paul Chan, 3rd Light, 2006, Magik 拍攝及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