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0 年代的巴黎,是戰後文藝發展一個最具昧力的城市,這個百花齊放的地方,亦同時孕育著反理性的超現實主義。當時的文人及藝術家,如 André Breton (安德烈.布烈東),Geroges Bataille (喬治.巴塔耶),Luis Buñuel (路易斯.布魯艾爾)、Salvatore Dali (達利) 等,他們的作品,都表現著狂放的、充滿暴力意識的、精神分裂的執迷。這一群智識分子,互相影響,也互相排斥;憑藉偏激的思想,發揮著他們對權力體制激烈的反叛,尋求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平衡。
從達利 1929年與布魯艾爾合作拍攝的電影Un Chien Andalou 《安達魯之犬》,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超現實主義發展得最激烈的年代。一開場,女主角的眼球便被剃刀割破了;殘忍的影象聲明了作者的態度:要毫無保留地否定現存的思想體制!他們當時也受到弗洛依德的影響,要從潛意識裏尋找新的啓示。這影片明顯受到瘋魔一時的小說 Story of the Eye 的啓發;小說裏描述人面對著恐懼與誘惑的衝激,沈迷於縱慾、性、暴力等行為去尋求解脫。Bataille 認為破壞力是精神絕望的產品,「安」片也代表了達利對他的回應,將其不能自持的認同感迫切地從劇本中表達出來,再由Buñuel拍攝出劃時代的經典場面!達利在文章、畫稿及劇本上也展示出與現實完全脫節的意識,反映了當時智識分子極端追求掙脫理性枷鎖的慾望。這種精神意志,日後繼續成為達利作畫的推動力。
「安達魯之犬」是於上周在 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開幕的 Dali: Painting and Film 《達利:繪畫與電影》 展覽的點題展品。這展覽可以看作一個文獻展,以達利曾參與製作的電影為主幹,再引入相關的繪畫、設計草圖、劇本手稿等展出。嚴格來講,這主題有點牽強;因為電影並非達利最成功的創作形式,除了早年與Buñuel合作的兩部作品之外,後期與 Marx Brothers (馬克思兄弟)、Fritz Lang (弗里茨.朗)、Alfred Hitchcock (希治閣)、Walt Disney (和路.廸士尼) 等人的合作,都無疾而終。此展覽以這些短暫合作的片段來闡釋達利對電影的熱愛;亦同時間接地道出了他無法處理這一種複雜的、講求互相配合的創作方式。
雖然展覽的主題欠缺說服力,內容卻是豐富的。尤其能從中理解達利的 Paranoia Critique Method (偏執批判法)。他顛倒了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法,要衝破理性走到病態的精神境況裏,脫離羅輯主導的思維方式,從而創作出扭曲的、變異如夢境般的畫面。他熱愛電影,因為透過鏡頭的運用和剪接的技巧,可以將這種意象和氣氛更誇張地營造出來。他為希冶閣的 Spellbound 《意亂情迷》所設計的佈景,配合了反差及景深的效果,拍成了極具張力的場面。在是次展覽裏便可以同時看到設計圖及電影片段的對比。片中大剪刀將紙造的眼睛剪開的一幕,又再次展示了達利長久以來地重覆地沿用「眼睛」這超現實主義的標誌符號。
其實達利不單只熱愛電影,他對荷李活的生活也很著迷。1940 年他到加州開畫展時,在當地開了一個以「魔法森林」為主題的化裝舞會,影壇的紅人如 Bob Hope、Bing Crosby、Ginger Rogers 等皆有出席。21世紀霍士電影公司的製片更邀請他為Fritz Lang的電影 Moontide 設計場面;可惜事與願違,他與荷李活邂逅,一而再地只落得爛尾的收場。達利也終於承認,他比較喜歡繪畫:不用受到其他人干預及資金的制抓,能將一切都操控在自己手裏。
撰文:王在瑩 / 原文刋登於 2008 年7月3日《信報財經新聞》
圖片:(由上至下)
1. 達利於1945年為希冶閣的 Spellbound 《意亂情迷》所設計的佈景,配合了反差及景深的效果,拍成了極具張力的場面。©
2. 達利於1944年為希治閣的電影 Spellbound 設計夢境場面的草圖
3. 希冶閣的 Spellbound 《意亂情迷》的片段,alfiehitchie, Youtube